盛夏時節,走進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一排排農家小院與遠山、綠樹、藍天融為一體,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村路將人們引向一處處美景,餐飲、民宿、咖啡工廠、研學基地……一個個富民產業遍地開花,讓村民的幸福“看得見摸得著”。
有一種幸福叫家住“生態園”
(資料圖)
漫步在水南村,目光所到之處皆是濃郁的綠意。村路兩側草木茂盛,一棟棟朝鮮族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家家戶戶窗明幾凈,庭院內種著各式花卉和蔬菜,如同一個個小型的生態園。
眼前的美景,得益于整村提升和管網改造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持續推進。2010年開始,水南村的“顏值”被不斷刷新:泥草房改造讓村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農村管網改造使村里的生活污水有了去處,“廁所革命”將“一個木桶搭兩塊板”升級成了沖水馬桶,村路、圍墻、吊橋、棧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水南村一步步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有一種幸福叫養老“不離家”
醫養、康養、智慧養老……這些現代養老的“新鮮詞”,在水南村村民的眼中已成為平常。
走進村里的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正聚在一起唱歌、打牌,享受愜意的午后時光。談起現在的生活,70歲的安今淑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我們每天都來這里,有時練練歌舞,有時打會兒牌,非常舒服!”
環顧四周,這里的配置十分齊全,文化活動室、多功能大廳、日間照料室、理發室、健康理療室、餐廳及洗浴室等應有盡有,康養服務中心與衛生室融為一體,使老年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
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圖們市于2022年建設了水南村數字鄉村服務平臺,緊貼治理需求和老年人使用習慣,應用于醫療、養老、安防、防汛、防火等多個領域。其中,為獨居、殘疾等老年村民配發的智能手環,涵蓋了監測心率、血氧和跌倒報警、一鍵呼叫等多種功能,讓老人們“不離家”就能得到高品質的養老服務。
村民宋先生在外工作時,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鄉的父母,他說:“村里給父母安裝了報警器,發了智能手環,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村里的變化、了解父母的狀況,家鄉現在這么好,我也想盡快回村里生活!”
有一種幸福叫吃上“旅游飯”
秀美的田園風光、濃郁的地域特色不僅讓村民住得舒服愜意,也讓許多游客慕名而來。該村依托生態資源、研學資源,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游客們來到水南村,可以住在裝飾一新的朝鮮族民宿里,品嘗江米雞、石鍋醬湯等特色美食,可以到廣場、游園、吊橋觀光游覽,體驗穿朝鮮族服飾、制作辣白菜的樂趣,還可以到咖啡工廠學習從烘焙研磨到萃取沖泡的全過程……探尋別樣的鄉村生活。
研學是水南村的另一旅游“金字招牌”。研學基地于2018年10月成立,項目投入440萬元,新建圖們江學苑,配套研學廣場、民俗展示館、傳統木瓦房、土窯房等,可以同時滿足200人的教育研學和旅游需求。研學活動中,開發了歷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學科實踐等研學課程,目前“研學+思政”“研學+紅色”“研學+民俗”“研學+田園”等模式已基本成熟,能夠做到讓學員在這里“研有所悟、學有所得、游有所感,行有所獲”,現已接待學生游客近萬人次。
60歲的村民樸美善曾在韓國務工10年,如今回到村里創建了“五同”教育民宿,平時還會給游客做江米雞和米腸,預估今年可增收1萬元,生活逍遙又快活。
“歡快的歌聲飄蕩嘎呀河畔上,古老的故事在這里傳唱,水南村,美麗的小村莊,文化養育美好明天,可愛的我家鄉……”養老服務中心傳出陣陣嘹亮動聽的歌聲。正如這首村歌中所唱,如今的水南村,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未來,也一定會帶著村民走向生態更美、產業更優、幸福感更足的美好明天。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林茵/文 程丹丹/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