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記者 彭俊 隋佳桐 王靜遠 邢明):中國朝鮮族農樂舞是朝鮮族傳統舞蹈之一,是一種融音樂、舞蹈、演唱為一體反映傳統農耕生產生活中祭祀祈福、歡慶豐收的綜合性民間表演藝術,深受朝鮮族農民喜愛。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有著“象帽舞之鄉”的美稱。汪清縣象帽舞藝術團團長孫志強介紹,農樂舞由手鼓舞、長鼓舞、圓鼓舞、打擊樂器和象帽舞組成,其中象帽舞是農樂舞的最高表現形式,表演難度最大、藝術價值最高。朝鮮族農樂舞于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舞蹈類項目。
孫志強介紹,位于汪清縣的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成立于2021年,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以朝鮮族農樂舞為主題的展館,集參觀、表演、培訓、教學為一體,目標是普及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知識,推動農樂舞傳承、創新、發展,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
多年來,汪清縣通過民間參與和政府扶持相結合的形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樂舞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目前,汪清縣有國家級傳承人1名,州級傳承人3名,縣級傳承人1名。此外,汪清縣成立了30多個象帽舞的培訓基地,開展傳統文化進社區、進企業、進鄉鎮、進校園活動,并發放服裝、象帽、手鼓等設備,實行傳承基地輔導員業務包保的工作模式,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了解、學習和傳承朝鮮族農樂舞。
農樂舞節奏歡快舒暢,具有生態、純樸、粗獷、和諧的特征,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中的精神風貌和民族氣質,是朝鮮族在長期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已成為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一張亮麗的非遺名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