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懵懂無知的高中時期,我曾經買過一臺三星 Galaxy Tab。
(相關資料圖)
仔細回顧下來,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小屏平板這個品類,為了它,學生時代的我可是吃了整整三四個月的灰。
在那個同學們都拿著 HTC Wildfire、HTC ChaCha 乃至 iPhone 4s 這種小屏手機的年代,每當我從塞得鼓鼓囊囊的褲兜里掏出三星 Galaxy Tab 的時候,都會感覺自己全身上下在閃閃發光,似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我一般。
盡管在后來高中同學會上,被朋友告知那其實是看傻子的眼神,也不影響當時的我覺得祖宗臉上都有光了。可惜時過境遷,在現在市面上的手機越做越大,那些 " 大折疊 " 的內屏尺寸更是已經逼近 9 英寸的情況下,就連最后的榮光——聯想,也已經悄咪咪的把拯救者 Y700 給砍掉,推起了 13 英寸和 14 英寸的大屏平板電腦。
這也直接導致,本人有一年半載沒摸過小屏平板了。
(圖源:雷科技自制)直到這兩天,我買了一臺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這很可能是今年 " 正經 " 廠商推出的唯一一臺小屏平板。
然后,我還用 230 塊收了一臺小米平板 4。
(圖源:雷科技自制)發布于 2017 年的小米平板 4,和發布于 2023 年的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在跨越了 5 年的時光后,立足于百元價位的小屏平板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是提升、是退步,還是變化根本不值一提呢?
提前劇透一下,挺讓人失望的。
雖然這么說,至少從第一印象來看,酷比魔方做得還行。
剛上手,我甚至找到了一絲學生時代摸到新機的那種全身心的愉悅。只有 300 多克的重量,搭配上灰色磨砂金屬機身,甚至會讓人有些這款產品究竟并不是酷比魔方產品的錯覺。
只是這種錯覺,很快就被拙劣的細節給破壞了。不同于任何正經廠商的產品,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的所有接口都不在一條線上。除了和居中一點不沾邊的 Type-C 接口,3.5mm 耳機接口更是被放在了機身的斜上角,就像主板被擠在了整臺機器的左上角那樣。
更要命的是,我實際上手的這臺機子,內部甚至還有一顆松動的主板螺絲,這導致每一次搖晃都會伴隨著異響,就像黃昏來臨前的喪鐘那樣。
誰也不知道這臺機子,在什么時候就會嗝屁。
當然,考慮到這是一款酷比魔方的產品,沒有品控問題那才是罕見的事情,所以我們還是得接著聊下去。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用了一塊 8.4 英寸 LCD 屏幕,分辨率為 1920 × 1200。
要說這屏幕的好處,那肯定還是全貼合帶來的正面觀感,論硬件參數的話,其實和小米平板 4 就沒啥區別。
當然了,外觀啥的倒還是次要的。對于一臺安卓平板來說,實際體驗才是關鍵。
在處理器這一塊嘛,酷比魔方用的是虎賁 T606 處理器,算是榮耀暢玩 20 上面那顆虎賁 T610 的小幅降頻版。
即便是 5 年前推出的小米平板 4,其搭載的驍龍 660AIE 性能跑分依然在新出的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搭載的虎賁 T606 之上。
多出的兩顆 A73 大核,讓小米平板 4 在 CPU 跑分上占盡優勢,而 Adreno 512 GPU 的性能更是 Mali-G57 MC2 性能的兩倍有余。
只能說還好有 UFS 2.1,才讓兩者的差距顯得沒那么大。
再加上低配只有 4+64GB 的存儲規格,在處理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還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卡頓情況。關掉虛擬內存之后,體驗才會變得稍好一些。
當然,安兔兔 24 萬分的跑分也沒那么不濟,起碼日常看片聽歌,使用起來問題不大就是了。
游戲的話 ... 勉強玩玩也不是不行。我試著用酷比魔方跑了一下《英雄聯盟手游》的極地大亂斗模式,在中等畫質的情況下游玩半小時游戲,平均達到了 52 幀。
能玩肯定是能玩的,就是看到這條幀率曲線,個人覺得競技類游戲還是少碰為妙。
但也不能說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不能用了,在許多人的使用場景里,平板電腦只是用來放在一邊播放長視頻,偶爾拿到手上看看漫畫的輔助設備罷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酷比魔方的這塊屏幕用來看 1080P 或 2K 的片源時表現還是綽綽有余的,雖然色調有點偏藍、色彩有些寡淡,但是確實打破了三線廠商的固有印象,對酷比魔方自身也算是一件突破了。
注:右為酷比魔方就是這 320nit 的最高亮度,在高亮度環境下確實有些難頂。
雖然在 " 視覺 " 上合格了,但這絕不意味著酷比魔方就此摘掉了三線廠商的帽子。
因為在 " 聽覺 " 上,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配備的單揚聲器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爛,音量奇低、低音糊、中音悶、高音炸,和小米平板 4 配備的單邊雙揚可以說是 " 天上地下 " 的水平差距。
在這揚聲器的襯托下,帕瓦羅蒂都得進軍華語樂壇。
為了挽救這款產品的影音表現,我還試著讓酷比魔方連上了小米 Sound 藍牙音箱。誰能想到,更大的樂子還在后頭。因為虎賁 T606 處理器的限制,該機藍牙連接僅支持 SBC 制式,連常見的 AAC 都不支持。
這音質是徹底沒救了。
(圖源:雷科技自制)如果你以為 " 聽覺 " 就是酷比魔方最拉胯的地方,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在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的宣發中,全新系統絕對是他們主力營銷的一大賣點。
三重系統、底部 Dock、平行視窗、強制橫屏、自由分屏,說得那叫一個頭頭是道,劍指一線大廠就在今天。
酷比魔方沒有告訴你的是,除了原裝系統以外,所有系統都要額外收費,甚至就連預裝 Google Play 這個業務都能多收 20 塊。
(圖源:京東)至于這個原裝系統,實際上就是 Pixel Experience 系統的定制版,體驗上和刷了 Pixel Experience 的小米平板 4 后幾乎完全一致。
平行視窗?有,僅支持酷安。
強制橫屏?有,可惜對大部分應用都不起作用,還不如用第三方軟件去調。至于應用適配,那更是全看廠商遵不遵守谷歌的應用規范,反正酷比魔方這邊是沒有能力讓廠商來適配的。比起 " 簡潔 ",或許用 " 簡陋 " 來形容 Alldocube OS 更合適。
即便如此,系統依然不是這款產品最令人失望的地方。續航才是。
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配備了前無古人,后也不一定有來者的 4000mAh 電池,最高支持 10W 快充。實際使用下來,游戲 + 觀影的常規使用場景下,最多堅持五個小時,屬于正常發揮了。
就是對上 6000mA 電池的小米平板 4,難免會讓人有種錯亂感。
看到這,大伙應該知道為啥我會感到失望了吧?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都不是一款有誠意的產品。除了尚可的金屬機身、" 突破性 " 的屏幕素質以外,這款產品的性能、音質、系統、續航可謂全方位差評。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對小屏平板有興趣,但是又只愿意接受一手產品的話,那么酷比魔方 iPlay 50 Mini 是你今年唯一的一款選擇, 只要 499 元的起售價甚至讓它有了一定的 " 性價比 "。
(圖源:雷科技自制)我的建議是,如果大伙買個平板只是為了玩玩,那它至少夠便宜。
但,如果你是對于體驗有更高要求的,那要不就放棄小屏平板,價位相近的聯想 小新 Pad Plus 和 Redmi Pad 都能提供更好的體驗;要不就放棄一手產品,海鮮市場里的華為平板 M6 顯然是更出色的選擇。
只能說三線廠商,始終是三線廠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