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昨天,在昌平區的一處水庫旁,一只蒼鷹從康復師張率手中飛起,很快便消失在叢林之中。
張率就職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于2001年12月,由北京師范大學和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建立,是國內第一家專業猛禽救助機構。
猛禽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涵蓋了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鷹形目、鸮(xiāo)形目,隼(sǔn)形目。包括鷹、雕、鶚、隼、鸮等類群,所有的猛禽都是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猛禽個體數量較少,處于食物鏈頂層,在生物多樣性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張率2009年來到猛禽救助中心,是目前供職最久的康復師,她和戴暢、周蕾、李志賽四姐妹每天輪值在猛禽救助中心。
猛禽康復師是一個特別的崗位,它不是猛禽救助的某個環節,而是全流程、全天候的。這里全年無休,求助電話可能隨時響起。張率她們四姐妹基本是全能狀態,從接聽救助電話開始,開車收治需要救助的猛禽、回到救助中心要給受傷猛禽進行檢查、制定治療方案、實施治療、必要時的手術、術后的康復訓練、不良習慣的矯正、放飛前的檢查,直到最終的放歸山林,期間還會有許多環節需要重復,直到達到預期效果。
康復師四姐妹來自不同專業,有學生物專業的、有學昆蟲學的、有學獸醫專業的,她們因為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熱愛聚到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猛禽康復師其實要求還是挺高的,除了要求專業上達到一定水平,還要會開車,還要有力氣。”張率介紹說,“猛禽90%都是‘醫鬧’,而且力氣特別大,一只體重十幾公斤的猛禽掙扎起來可以有40多公斤的力,沒有力氣很難控制住,控制不住就容易被抓傷。
這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硬件條件提升很快。而更讓康復師們欣慰的是,近些年大眾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有了大幅提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