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cpk,mk三者的區別及計算首先我們先說明Pp、Cp兩者的定義及公式Cp(Capability Indies of Process):穩定過程的能力指數,定義為容差寬度除以過程能力,不考慮過程有無偏移,一般表達式為: Pp(Performance Indies of Process):過程性能指數,定義為不考慮過程有無偏移時,容差范圍除以過程性能,一般表達式為:(該指數僅用來與Cp及Cpk對比,或/和Cp、Cpk一起去度量和確認一段時間內改進的優先次序)CPU:穩定過程的上限能力指數,定義為容差范圍上限除以實際過程分布寬度上限,一般表達式為:CPL:穩定過程的下限能力指數,定義為容差范圍下限除以實際過程分布寬度下限,一般表達式為:2、現在我們來闡述Cpk、Ppk的含義Cpk:這是考慮到過程中心的能力(修正)指數,定義為CPU與CPL的最小值。
2、它等于過程均值與最近的規范界限之間的差除以過程總分布寬度的一半。
3、即:Ppk:這是考慮到過程中心的性能(修正)指數,定義為: 或 的最小值。
(資料圖片)
4、即:其實,公式中的K是定義分布中心μ與公差中心M的偏離度,μ與M的偏離為ε=| M-μ| 3、公式中標準差的不同含義①在Cp、Cpk中,計算的是穩定過程的能力,穩定過程中過程變差僅由普通原因引起,公式中的標準差可以通過控制圖中的樣本平均極差估計得出。
5、因此,Cp、Cpk一般與控制圖一起使用,首先利用控制圖判斷過程是否受控,如果過程不受控,要采取措施改善過程,使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6、確保過程受控后,再計算Cp、Cpk。
7、②由于普通和特殊兩種原因所造成的變差,可以用樣本標準差S來估計,過程性能指數的計算使用該標準差。
8、4、幾個指數的比較與說明① 無偏離的Cp表示過程加工的均勻性(穩定性),即“質量能力”,Cp越大,這質量特性的分布越“苗條”,質量能力越強;而有偏離的Cpk表示過程中心μ與公差中心M的偏離情況,Cpk越大,二者的偏離越小,也即過程中心對公差中心越“瞄準”。
9、使過程的“質量能力”與“管理能力”二者綜合的結果。
10、Cp與Cpk的著重點不同,需要同時加以考慮。
11、② Pp和Ppk的關系參照上面。
12、③ 關于Cpk與Ppk的關系,這里引用QS9000中PPAP手冊中的一句話:“當可能得到歷史的數據或有足夠的初始數據來繪制控制圖時(至少100個個體樣本),可以在過程穩定時計算Cpk。
13、對于輸出滿足規格要求且呈可預測圖形的長期不穩定過程,應該使用Ppk。
14、”④ 另外,我曾經看到一位網友的帖子,在這里也一起提供給大家(沒有征得原作者本人同意,在這里向原作者表示歉意和感謝),上面是這樣寫的:“所謂PPK,是進入大批量生產前,對小批生產的能力評價,一般要求≥1.67;而CPK,是進入大批量生產后,為保證批量生產下的產品的品質狀況不至于下降,且為保證與小批生產具有同樣的控制能力,所進行的生產能力的評價,一般要求≥1.33;一般來說,CPK需要借助PPK的控制界限來作控制---------------------------------------------------------------太友SPC在線 論壇歡迎您!。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