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科羅廖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源 | 科大烽火
日本產經新聞披露西太平洋美軍對華新戰略,美國印太司令部作戰部長正計劃讓西太平洋美軍依托琉球群島與臺灣島部署大量的無人潛航器與無人船,在臺灣海峽及其周邊海域組建自殺式無人艦隊。
【美國研制的 “蛇頭”大型無人潛航器】
屆時,一旦臺海局勢升溫激化,解放軍開始組織登陸船團與護航艦隊開始在海峽內外進行高頻率活動。西太平洋美軍就可以操控這些無人設備對解放軍艦隊發起自殺式攻擊,迫使解放軍放緩或終止登陸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美國印太司令部方面并沒有解釋他們為何會在此時提出這種用自殺式無人艦隊對抗解放軍水面艦隊的戰術。但許多西方專家與情報機構表示,西太平洋美軍很可能是吸取了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破襲戰中的經驗,才會想出用這種非對稱戰術來對付解放軍。
因為從目前俄烏沖突中的黑海局勢來看,雖然烏克蘭海軍已經在去年的沖突初期被俄軍打到名存實亡,但憑借著源源不斷地自殺式無人艇的襲擊,烏軍仍然有能力挑戰俄羅斯在黑海上的制海權。
【烏軍自殺式無人艇攻擊俄軍艦艇想象圖】
甚至隨著更高級的自殺式無人潛航器的出現,在可見的未來,烏克蘭海軍還將有望對俄海軍黑海艦隊造成不可忽視的沉重打擊。屆時,就算烏克蘭海軍無法從俄軍手中奪取黑海制海權,這種攻擊也足以讓俄軍同樣失去維持制海權的能力。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要原因自然是這些自殺式無人艇擁有比傳統軍艦更低的雷達反射面積與噪音。再輔以低矮的外形、深色的涂裝以及黑夜的掩護。一系列因素這使得俄海軍的艦艇很難在夜間發現這些靠近的無人艇,讓烏軍得以趁其不備,對俄軍艦艇以及克里米亞大橋等設施發起偷襲。
【被烏軍無人艇炸壞的克里米亞大橋】
由于水的不可壓縮性,以及這些無人艇普遍裝有上百乃至數百公斤的炸藥。一旦烏軍的偷襲成功,俄軍的艦艇與設施就將面臨巨大損傷。像克里米亞大橋這種混凝土結構或許能夠承受較多次數的攻擊,但如果是皮薄大餡的艦船的話,這一炸下去,少說也是需要回船塢維修的重傷。
前段時間在克里米亞新羅西斯克灣被烏軍無人艦擊中的俄軍奧列涅戈爾斯基·戈爾尼亞克號登陸艦就是一個例子。該艦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在現階段的俄海軍中屬于正兒八經的大船。
然而即便如此,烏軍的無人艇仍然憑借超過400公斤的裝藥量對其造成了足以側傾的損傷。雖然沒有當場沉沒,它也已經徹底失去戰斗力。
【側傾的奧列涅戈爾斯基·戈爾尼亞克號】
除了隱蔽性強、威力大之外,低成本也是自殺式無人艇的重要優勢。這其實就像俄軍會在地面戰場上大規模使用伊朗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個攻擊烏克蘭縱深目標一樣。見證者-136并非不能被攔截,恰恰相反,相比于俄軍的其他導彈,見證者-136的攔截難度非常低,只靠高射機槍都能實現有效攔截。
但問題在于,見證者-136太便宜了,以至于許多人都將其稱為“小摩托”,既是在說該型無人機的主要動力是摩托車的發動機,也是在調侃該機的生產成本不比摩托車貴多少。縱使烏軍能夠在防空作戰中對其實現40%甚至是50%的攔截率,剩下的50%也依然能夠讓俄軍的打擊實現“正收益”。
烏軍的無人艇同理。要知道建造一艘傳統軍艦需要耗費數年時間與數千萬乃至數億美元,但烏軍無人艇卻只需要幾周甚至幾天時間與25萬美元。如此巨大的成本差距使得烏軍可以在這種自殺式攻擊中承受大量的損失,而俄軍卻將陷入到“All or nothing”困境中??v使俄軍的黑海艦隊擁有更明顯的海上力量優勢。也難以在烏軍的持續攻擊下維持制海權。
【物美價廉的烏克蘭自殺式無人艇】
此次美國印太司令部會提出類似的對華戰略,很明顯就是想讓解放軍在臺海地區陷入到與俄軍相同的困境中,讓美軍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實現阻止解放軍登陸臺島的目標。
不過,雖然俄烏沖突的實例證明了自殺式無人艇的有效,但美國人顯然也忽略了幾個問題。
一來,解放軍的水面艦艇不像俄軍的那么老舊,缺乏對小型目標的探測打擊能力。這些無人艇在臺海海域上的戰場生存性未必會像黑海一樣高。
【中國的無人破障掃雷艇】
二來,這些無人艇大多需要依賴衛星通信遠程操控,只要受到干擾就會失去控制。俄軍不干擾那是因為能力不足,但解放軍可不一樣。
三來,美軍的計劃是使用150艘無人艇遏止解放軍的水面艦艇部隊。但對于擁有世界第一工業體系的中國來說,生產出5倍甚至是10倍數量的同類型無人艦并非難事。美國在用無人艇對付中國之前,最好先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在中國的工業機器面前撐下來。
所以綜合來看,盡管美軍提出的“自殺式無人艇遏止解放軍登陸艦隊”的想法在理論上很美好。但在現階段實際操作中,這種戰術的心理安慰價值顯然要大于它的實戰價值。
科羅廖夫的軍事大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