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為深化勞動教育內涵,讓學子走出課堂親近自然,近日,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區與南通開發大學經管學院共同籌備的“秋田識趣、書頁尋農——半日耕讀會”在幸福田園啟幕。50余名學子懷揣期待齊聚于此,以“農事實踐+田園閱讀+成果分享”的沉浸式模式,體悟耕耘之辛、探尋農韻之美,在秋意盎然中傳承“耕讀傳家”的傳統智慧。
秋田躬耕知農趣,汗濕衣衫悟艱辛。秋陽之下,幸福田園的農事體驗區活力滿滿。在幸福田園志愿者的示范指導下,學子們迅速掌握鋤頭使用要領,投入挖紅薯、打麥子的勞作中。起初有人因力度把控不當而受挫,但很快便摸索出“順藤尋根、輕撬慢挖”的技巧。大家分工協作,田間翻土聲與笑語交織。志愿者全程護航,及時提供幫助。當捧著帶著泥土香的紅薯時,學子們額角的汗珠都透著豐收的喜悅與自豪。
書屋靜品書香韻,農理深尋底蘊長。短暫休整后,學子們走進靜謐的耕讀書屋。閱讀志愿者結合上午勞作,以《田間書》中紅薯的傳播史為引,引導大家探尋農耕智慧。學子們或靜心品讀《鄉土中國》等書籍標注感悟,或輕聲交流心得。“握過鋤頭才懂對土地的眷戀”的感慨引發共鳴,針對“紅薯為何種壟上”等疑問,志愿者結合書籍與經驗解答,讓實踐體驗與書本知識深度融合。
心得共話傳農韻,感悟交融促成長。集體分享環節氛圍熱烈,學子們圍坐暢談。有人分享從生疏到熟練的挖薯技巧,現場演示時引來陣陣附和;有人結合《鄉土中國》坦言,親手勞作后才真正理解“鄉土是根”的深意;還有人對照《田間書》,談及農耕文化中蘊含的歷史智慧。“紅薯種壟上是否為排水”等疑問拋出后,眾人結合讀寫經驗交流,老師適時補充,讓分享成為知識互補的生動課堂。
本次半日耕讀會成功打破課堂與田園的壁壘,讓學子在“做中學、讀中悟、分享中提升”。未來,幸福街道將持續打造此類實踐平臺,結合四季農事開展春種、夏耘、秋收系列活動,讓更多學子在勞動中淬煉成長、在閱讀中沉淀思想,讓青春在知行合一中綻放璀璨光彩。
通訊員 李彬
校對 朱亞萍
標簽: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