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全球央行恢復凈購金態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5,730.7噸。其中,歐元區(包括歐洲央行)共計10,771.3噸,占其外匯總儲備的55.0%。此外,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7月末中國人民銀行的黃金儲備達2136.5噸,比6月末上漲約23噸。
(資料圖)
世界黃金協會解析
對此,世界黃金協會分析稱,繼連續三個月拋售黃金之后,全球央行于6月實現凈購金55噸;土耳其央行于6月恢復凈購金,也助力全球央行購金需求保持穩健;6月,全球央行凈購金量達55噸,這是自今年2月以來全球央行首次實現大規模凈購金。
由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全球官方黃金儲備一般存在一定時滯,因此世界黃金協會此次更新的大部分央行數據事實上截止于2023年6月底,部分央行數據截止于2023年5月或更早。
繼連續三月凈售金后,6月全球央行再次實現凈購金*
* 統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可用數據。
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FS數據庫,各國央行公布數據,世界黃金協會
世界黃金協會認為,近幾個月以來的走勢顯示,土耳其央行(CBRT)的購金和售金行為對全球央行的購金總需求起著關鍵作用。為滿足本國市場需求,3月至5月土耳其央行成為凈售金大戶,但在6月又轉為凈購金狀態,當月其官方黃金儲備增加了11噸。截至6月底,土耳其央行的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為440噸(占總儲備的29%)。這一態勢意味著全球央行購金需求的走勢更加明晰。
數據顯示,本月共有六家央行增持黃金,但只有兩家央行有顯著的售金活動。中國人民銀行是本月最大的官方黃金買家,官方黃金儲備增加了21噸,這是其連續第八個月增持黃金。自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公布購金以來,中國的官方黃金儲備已增加165噸(+8%),其中103噸是于2023年宣布購入的,成為年初至今的最大買家。波蘭國家銀行(NBP)是6月的另一家主要購金央行,官方黃金儲備增加了14噸。這是該行連續第三個月購入黃金。2022年該行表示計劃將增加100噸的黃金儲備。2023年年初至今,波蘭國家銀行共增持黃金48噸,黃金儲備總量達到277噸。烏茲別克斯坦(8噸)、捷克共和國(3噸)、卡塔爾(2噸)和印度(1噸)是6月的其他主要買家。
截至目前,哈薩克斯坦和新加坡是6月僅有的顯著(1噸或1噸以上)售黃國。哈薩克斯坦的官方黃金儲備減少3噸至314 噸(黃金儲備占其總儲備的56%),其央行表示年底前可能還會售出黃金。對于像哈薩克斯坦央行這樣從國內購金的央行來說,頻繁購金和售黃的情況并不罕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本月減少了1噸的黃金儲備。
標簽: